史上最神奇药水:滴上两滴可“长”出牙釉质
浙江大学化学系唐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明了“药液”——仿生修复液。两滴落在搪瓷的缺陷上。在48小时内,2.5微米的晶体修复层可以在缺陷表面“生长”。它的成分、显微结构和机械性能与天然珐琅质几乎相同,并且与原始组织无缝连接。这篇论文发表在8月30日的《科学进步》(《科学进展》)杂志上。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化学系的邵长虎博士,而来文的共同作者是化学系的刘兆铭博士。
赫尔穆特·C?lfen教授评论道:这是目前我所知道的最好的釉质修复材料,有望在临床上真正实现釉质的原位修复。
数据显示,珐琅质的墨家硬度(相对硬度表示)略低于钻石,钻石相当于水晶,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天然生物材料。从恒牙生长的第一天起,珐琅质就被慢慢地消耗掉了,而这种消耗将被细菌发酵的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释放出的酸和酸性饮料所加速。一旦珐琅质防线被突破,整颗牙齿似乎就失去了保护伞。蛀牙会给许多人带来噩梦般的痛苦,它始于珐琅质的破坏。
修复珐琅质是仿生领域最“难”的挑战之一,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常见的填充材料,如复合树脂、陶瓷和汞合金,几乎起到“填充物”的作用,适用于修补“大孔”,但不能填充小缝隙和裂纹,也不能与自然组织完全结合。
唐的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修复策略,有望将牙齿修复从“充填”时代推向“仿生再生”阶段。
在临床医生眼中,这几乎是目前最接近临床应用的实验室产品。人造珐琅达到了“真假混淆”的效果。即使是牙医也无法根据现有经验区分修复前后的牙釉质。
该研究还进一步测试了修复材料的机械性能,实验者通过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釉质修复层的机械强度。结果表明,人造牙釉质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与天然牙釉质基本相同。
巧合的是,唐的门牙裂开了。牙医说这个接缝太薄了,用目前的医学方法无法修复。在研究取得进展后,唐教授主动提出自己进行实验,对仿生矿化釉质修复体进行验证。
如果要真正实现临床应用,这项技术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