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和光明网的朋友聊天:ChatGPT对阅读和创作的改变

2023-05-14 02:40:25 来源:[db:会员]
浏览量:

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光明网做了一个选题《ChatGPT改变生活:重新认识阅读与写作》。

我觉得这个选题很有意思,以前我们谈ChatGPT,主要谈其对创作的改变,现在有人意识到ChatGPT也改变了阅读,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在光明网的这篇报道中,引用短视频平台博主@爱读书的黛西的经历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煜的观点,阐述ChatGPT辅助阅读的价值以及“风险”。

黛西曾在自己账号中分享使用ChatGPT辅助阅读的经验,收到1800+的点赞和2400+的收藏。“精读名著不止于读完,更在于之前的资料准备和之后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训练ChatGPT输出时代背景、图书概述、需要思考的问题等,以此抓住重点、提升效率”。她同时提醒网友,阅读需要有批判性思维,对于把内容“喂”到嘴边的ChatGPT更应如此。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煜也不提倡学生过度依赖ChatGPT,“这会让年轻人封闭在‘自给自足’的小圈子里,沉浸在碎片化‘学习’中,失去长久钻研的耐性,也失去与不同思想的人的连接”。

光明网的朋友在做这个选题时,也对我进行了20分钟的电话采访,不过版面有限只呈现了一小部分观点。今天,就把我们谈话时一些有趣且可以对外分享的问答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问:你既是一名创作者,也是一名读者。那么,日常是有什么样自己的阅读习惯?有了这种ChatGPT之后,它是不是影响了您的这种阅读习惯?有没有带来一些新改变?

答:虽然互联网阅读发展了这么很多年,自己也是一名互联网从业者,但即便到今天,我依然坚持纸质阅读。

我现在每天不管再怎么忙,也会超出了大概两个小时进行实体的纸质的书籍的阅读,同时我会做一些笔记,写一些思考。

ChatGPT目前对我的阅读影响还不是很大,但是对我的创作的影响改变太明显了。比如我写作时灵感匮乏了, GPT就可以来帮助我,我说“给我想几个方向”,它就能给我迅速想出来多个创作维度。只要我愿意,它可以让每一个方向再写出来几百字的内容。

当然,我的读者看到的我的一些文章,就有可能得到了GPT的加持。反过来也可以说,间接的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的从创作到阅读的这种关系,并且这种改变会一直深入下去。

问:你做自媒体应该得有十五六年了,这种AIGC的出现会不会让您感到有种危机感?它真的可以代替你?

答:当然有了,而且不仅仅是我,我周围认识的所有创作者都会有这种危机感。虽然即便到今天看来,这种创作还可能和真人,或者说和有一定水平的真人是有差距,但它让我们害怕之处在于学习能力太强了。去年年底就12月,ChatGPT3.5刚出来的时候,还像个婴儿一样很弱,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从Gpt3.5到GPT4几个月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进阶进步。

我想如果再过几个月,它是不是可以成长到成年人的水平,再过几个月会达到专家学者型的水平,这完全是有可能的,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当然,与此同时我还有一些欣喜,因为换个角度看它是不是可以辅助我们,可以让我的创作效率变得更高。我们可以把ChatGPT和百度文心一言等当做一个灵感的放大器,它往往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思考维度,然后我参照它的思考维度再去按照我的创作理念创作,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或许,AI不会很快取代所有内容创作者,但会消灭不会驾驭它的人,就像汽车会让马车夫失业,但不会让司机失业一样。无论是内容创作形式,还是创作方法,顺势而变或许是这个时代横亘不变的话题。

总之,对待这种工具,我的态度是“既期待它来,又害怕它乱来”,很是矛盾。

 问:那网络文学呢,网文相对来说门槛低一些,对他们行业是不是冲击会更大?因为ChatGPT脑洞就已经很大了,是不是未来网文网络文学可能会受影响比较大的?

答:现在的很多网络文学,其实是有模板的或者创作套路的,的确更容易被机器学习所取代。

当然,还有一个版块受这种大模型的影响会很大,就是各类问答平台以及各种信息流平台,包括百度知道和知乎以及百家号、头条号等等。

有做号党掌握了这个信息后,开创了一种赚钱方式。这种上手极其容易的操作方式。

第一步:输入一些热点话题的主题,让GPT或百度文心一言来写文章。第二:然后把这些文章复制到自动生成视频的软件中,生成视频。第三:一天就可以生成几百几千篇文章和视频,然后发布到各大平台,薅平台的流量广告羊毛。

就是这么粗暴简单,人人可以操作。另外,还有一个做知乎的营销的,他们每天去知乎找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复制到文心一言或者GPT,让机器来回答,然后再把答案输入到知乎,获得了很多高赞回答,隐隐将成为知乎大V。按照这种方式,轻轻松松养出来一批知乎营销号,后期接广告就方便了。

问:人的创作门槛其实变得非常的低,未来一定会处在一个供大于求的这种状态下,会不会有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答:这也是我一直非常担心的问题,并且情况正在出现。举个例子,我5岁的儿子现在只上幼儿园,他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以往“创作”这种行为和他无关。

但是,有了AIGC,有了大模型之后,他现在就能用这种工具来创作内容了。我儿子现在连大部分字都不认识,但是他会说话,他使用语音输入法对着百度文心一言说话,让文心一言写一篇作文或者画一画图片,百度文心一言马上就可以给他进行创作。

这段时间,我儿子每天用百度文心一言进行各种形态的创作,乐此不彼。看着他熟练地操作手机,给我的感受好比几岁的小孩拿着一个AK47的在战场上来扫射,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场景。按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大部人可以进行所谓深层次的创作,那么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充斥我们的市场。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这是我担心的一个最坏的结果。

不过,我们也要相信我们人类的智慧,人类发展了这么几十万年,经历了无数次的看起来要走向灭亡事情,但是我们通过人类智慧还是扭转了过来,一步一步朝着向好的方向来发展。

当然,这只是我一个美好的期望,最终发展到哪一步我真的是无法来预测,因为掌握这种能力的门槛越来越低了。

问:咱们媒体行业其实一直都抵制袭稿抄袭的行为,但是AI创作出现后,好像这个界限又更加模糊了?

答:的确,用“查重”之类的工具,也无法分辨机器创作还是人力创作。

对于ChatGPT和百度文心一言来说,它的每一条回答都是全新的内容,你无法界定原创和抄袭,通过任何检测工具都检测不出来,你应该怎么办?

所以我们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来做一些引导和干预。4月1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第16条规定,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生成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标识。

我们的行业也在自律。比如说用文心一言生成图片,它会标注说明是AI生成。总之,各方都在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