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川渝!叮咚买菜“再瘦身”,预制菜会是最优解吗?
(本文首发于《紫金商业评论》,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于叮咚买菜退出川渝市场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
5月22日,叮咚买菜对外表示:“近期,公司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对重庆、成都业务进行了调整,暂停了相关区域的服务。”
至于之后是否会重启在川渝地区的运营,叮咚买菜方面表示:“要看后续公司战略情况,不排除未来在合适的时机重新开展业务的可能。”
虽然撤离川渝时,官方说是“暂停”服务,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一退,大概率在短期内不会重返川渝了。
众所周知,线上的“菜篮子”生意并不好做,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多个生鲜赛道玩家陆续覆灭,面对盈利难题,叮咚买菜如何走出来?
叮咚买菜“大撤离”
匆匆撤离之下,距离叮咚买菜进入成都、重庆,其实也不过两三年。
2020年11月,叮咚买菜正式进军西南,首站入驻成都,首批开设17个前置仓。2021年5月,叮咚买菜入驻重庆,首批开设20个前置仓。
彼时正是叮咚买菜大局扩张的时期。
叮咚买菜2021年Q3财报显示,截至当季末,叮咚买菜在全国37个城市拥有1375个前置仓,城市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85%。
转折发生在2021年8月,叮咚买菜运营战略从“规模优先,兼顾效率”转变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此后叮咚买菜便开始了收缩。
营收压力之下,优化区域布局成了叮咚买菜的选项。
2022年5月底,叮咚买菜进行了一轮“大撤退”,包括珠海、清远、中山、江门、唐山、廊坊、滁州、宣城等8座城市的叮咚买菜都公布了“停止服务公告”,这些站点的停服时间统一为2022年5月31日。
2022年10月,叮咚买菜再被曝撤出厦门。当时,叮咚买菜进入厦门仅有16个月的时间,为了拓展厦门市场,叮咚买菜共设了30个前置仓。
入驻厦门的时候,厦门的生鲜市场已经被永辉生活、朴朴超市等企业占领,叮咚买菜作为后来者,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最终选择退出。
延续到2023年,此次撤出川渝,叮咚买菜给出的说法同样是“降本增效”。
盈利焦虑盘旋不去
众所周知,盈利问题始终是悬在生鲜电商头顶的一把利剑。
叮咚买菜主打的前置仓模式,就是实打实地“烧钱”利器。所谓前置仓,就是生鲜电商在离消费者比较近的地方,配置一个小型的仓储中心。
其优势在于快速送达商品,但劣势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高昂的履约成本。
以前置仓模式打天下的每日优鲜,就在2022年7月突然传出“融资未能交割成功,公司原地解散”的消息,如今市场中鲜有动作。
这门烧钱的苦生意,同样困扰着叮咚买菜。
从2019年至2022年Q3,叮咚买菜的现金流一直呈现流出状态,并未获得正向的经营性现金流入,直到2022年Q4,叮咚买菜首次录得正向盈利。
数据显示,2022年Q4叮咚买菜营收62.01亿元,同比增长13.1%,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达到4990万元,首次实现了单季度净利润转正。
这也是叮咚买菜成立近六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叮咚买菜这次盈利,全靠“节衣缩食”。根据财报数据,叮咚买菜在Q4的营销和销售费用约9110万元,同比降低74%,降幅高得惊人。此外,从2022下半年开始,叮咚买菜大幅收窄了自身前置仓的规模。
也就是说,叮咚买菜的盈利模式并未真正走通,其靠牺牲规模换来的盈利,未来的持续性存疑。
加码预制菜,会是最优解吗?
为了能够寻求新的增长曲线,叮咚买菜从未停止过探索步伐,事实上,叮咚买菜的野心,早已不止生鲜电商,而是不断“扩大边界”。
近几年大热的预制菜赛道,成为叮咚买菜押注的重点。
自去年9月开始,叮咚买菜将预制菜放在了战略重心,加速布局C端预制菜。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在电话会议中透露称,2023年的业务重点,预制菜仍然排在首位,并且强调叮咚买菜的预制菜会是“有迹可循的健康预制菜”。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叮咚买菜在自有品牌上发力,主要自有品牌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两倍。
此外,叮咚买菜自有供应链项目叮咚谷雨,已创造出日日鲜、叮咚大满冠、拳击虾、黑钻世家等诸多品牌,目前销售额占到总GMV的11.4%。其中,2022年12月份,谷雨有80个单品月销超过100万。